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南方日报发表孙树明董事长署名文章

6月26日,《南方日报》A05版发布广发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树明的署名文章《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 助力广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中认为,广发证券作为区域内全国领先的大型上市券商,可以发挥场外市场的平台搭建、投资者对接、产品开发、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为搞活广东省场外交易市场和繁荣区域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6月26日,《南方日报》A05版发布广发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树明的署名文章《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 助力广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中认为,广发证券作为区域内全国领先的大型上市券商,可以发挥场外市场的平台搭建、投资者对接、产品开发、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为搞活广东省场外交易市场和繁荣区域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  助力广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作者:孙树明(广发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是自身持续发展和保持全国领先的需要,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也有着重要意义和示范价值。广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民营经济比重较高,市场化程度较强,民间资金比较充沛。广东中小微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广东经济的证券化水平尚不突出,省属企业的证券化率也只有约20%,比起一些先进的兄弟省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主要是解决产业结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他们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需要在整合供应链、产业链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同步推进,实现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中小微企业处于市场相对支流或末梢的位置,受市场需求或上下游大中型企业的压力传导,存在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需求不振、库存压力增大等问题。由于资本实力弱小,且缺乏主流金融资本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如何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广东民营经济增长后劲,成为当前一个相当重要和关键的经济和发展议题。

大中型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大力促进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境内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资产管理业务,有效提升证券化率。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方针政策指引下,目前各级政府已积极行动,推动企业上市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资产和资金,促进本地优势企业和产业做优做强。这方面专家和金融机构已多有研究并在积极实践当中,政府只要继续做好统筹规划和政策配套,同时发挥本地龙头企业、龙头券商的优势,推进产融合作,定能取得突破性的局面和成效。本文主要是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匮乏的背景下,就如何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贯彻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和支持新兴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场外金融市场和业务的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

中小微企业缺乏主流金融资本的支持

国内企业的融资长期陷于间接融资比例大、直接融资比例小的局面。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约59.4%,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融资的占比为17.5%,通过债券和股票直接融资比重仅为17.3%,中小微企业受抵押品贫乏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限制,获得银行贷款的非常少。西南财经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仅12%的小微企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同时中小企业融资手段也过于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较少利用金融租赁、保险、票据、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公司上市、新三板挂牌等融资手段。截至2015年6月24日,新三板已挂牌企业达到了2612家,国务院和证监会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三板发展的措施政策,对部分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对于数量巨大且暂时无法实现挂牌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以广东省为例,截至2015年5月31日,省内A股上市公司40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73家,上市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这682家上市和挂牌企业,与全省近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57万家民营经济组织相比,能享受资本市场雨露的企业占比微乎其微。广大中小微企业长期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大量小微企业只能通过股东出资、亲友融资、民间借贷等渠道实现,利息普遍高达15-24%,融资成本非常高昂。

另外,中小微创业公司在股权结构上多数相对单一,主要是创业者投入的股本,后续扩张能力比较弱,也不利于企业利用股东带来的资源实现整合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手段,配合公司各个发展阶段不断扩充资本实力,合理引进股东,并形成合理的股本结构和杠杆率,也是这些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支持“双创”经济发展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列入政府工作报告;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要搞活金融市场,帮助“双创”企业实现便捷融资。破解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是“双创企业”发展起来的重要先行条件。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证明对这类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不够健全或相对低效。参照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经验,极大地激发创新和创业,多层次、高效率的资本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证监会从2012年起全面推动监管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三板市场扩容后正取得可喜突破和成绩,日益成为成长型公司上市前的首选。同期,广东省内相继建立起广州、广东金融高新区、深圳前海三个股权交易中心,区内的广发、招商等券商也建成了柜台市场交易系统,广发证券在上柜交易产品数量规模等方面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相比较而言,中小微创新创业公司在企业规模、股份结构、资金需求、投资价值实现等方面均与场内上市主板和创业板公司有着本质区别,其金融供给、交易制度和参与资金也与场内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场外金融系统来满足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而且地方政府对区域性场外金融活动的可参与深度也将明显强于场内市场。结合区域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市场条件,广东应当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的力度,率先系统性地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支持“双创”企业蓬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更快发展的目标。

广东的政府、市场监管者、市场运营者、市场参与者各方携手努力,目标是建设一个健康、高效的中小企业场外直接金融平台,并不断扩展其内涵与规模,实现高效率、多元化、灵活便捷地配置金融资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各个场外市场与市场各参与方共存、共生、共发展的金融生态系统。

首先,要明确场外交易市场的定位。新三板和四板市场不能复制场内沪深交易所竞价交易的模式,要优先发挥其融资功能,通过创新来满足企业资金融通和增厚资本的需求,并逐步完善市场资产定价、资产重组并购的功能,帮助中小微实体企业提升证券化率。此外,要合理拉开资本市场服务的层次,差异化建设三板、四板、五板及六板(互联网股权众筹)市场,不断深化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创新,填补中小微企业融资空白,给这些“肌体缺血但器官健全”的企业及时输血,帮助他们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要以金融业务产品为纽带,促进市场分工与合作,形成彼此促进的良性生态环境。可以引导扶持大批上规模、有上市前景的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市场,支持广泛的小规模创业创新公司和小微企业登陆四板市场,组成场外市场挂牌的广东企业群;积极支持和协助券商、资管机构、柜台市场,大量开发针对性的场外金融服务和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本融通、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丰富的产品、便捷灵活的交易服务,吸引各方的适当投资者长期参与,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这个金融生态圈的功能和人气,让更多企业登陆市场进行资金筹募和资本市场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场外金融生态圈要成为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阵地。在金融中央监管模式和主要的市场平台、经营机构均为全国性金融机构的背景下,地方金改可重点着力于建设场外金融生态系统,使政策更多地投射到促进实体企业递进登陆新三板和四板市场上,引导发展支柱或重点产业,支持本地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完善功能,提供配套政策聚集培育批量化的适当投资者,为市场及经营机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

近两年来,广东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民间的创业热情已被大大激发,截至去年底,民营经济单位数量达657.44万户,比2013年末增加90.26万户,同比增长15.9%,增速创下了2008年以来新高。目前,广东省民营经济单位数、私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均居全国第一位,这是广东市场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基础条件。把握住中国资本市场难得的历史机遇,率先建成健康、高效的区域场外金融生态圈,将是广东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

发挥领先券商在建设场外金融生态圈上的优势

建设广东场外金融生态圈,应结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征,构建一个适应性的投融资体系,从其日常资金融通,到充实中长期资本,到相关的资产交易安排,形成完整的金融业务链。在此进程中,广发证券作为区域内全国领先的大型上市券商,可以发挥场外市场的平台搭建、投资者对接、产品开发、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能力和优势,通过合作与创新,为搞活广东省场外交易市场和繁荣区域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在解决中小微企业日常资金融通方面,应在商业银行相对有限的小微贷款基础上,大力发展行业性、供应链为主营方向的小贷业务,引导行业的领先企业牵头参与组建一批资本实力强的小贷公司或行业性的区域合作银行,向本行业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融通需求。券商可以对这类小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帮助小贷公司或合作银行发行公司债或到场外市场挂牌融资,提升其资金规模和周转效率,充实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券商还可以将互联网P2P业务与中小微企业控制人的融资需求对接,以企业挂牌股权作为质押物,再定向转为企业的股东贷款,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

第二,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充实中长期资本方面,券商可利用新三板的制度优势和交易机制,提供推荐挂牌、做市交易、定增融资转让、并购等服务,并实现挂牌企业的合理估值;对于不够条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可以到四板市场挂牌,券商可引介天使投资、VC、PE、并购基金等资源对挂牌企业的股权进行交易转让或并购,同时实现估值定价。另外,券商还可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发行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司债、私募债,或者视监管改革进程在新三板直接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对于四板挂牌企业,券商也可帮助他们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区域行业集优债、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筹募中长期资金。

第三,券商可基于企业股份、债务工具的交易价值,提供抵押融资、柜台转让回购等创造流动性的交易业务和服务,适当开发场外交易资产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增强企业股权、债权的证券化金融属性。

第四,集聚投资者群体与资金,联通投融资两端。场外市场的融资功能与适当投资者队伍的培育和壮大有着密切关系,券商通过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服务、私人银行、股权投资管理等业务,实施创业合伙制度,可以集聚大批天使投资、VC、PE等股权投资者、高净值投资者,对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基于中小微企业的资产,券商提供产业链整合、跨界整合的并购服务支持,业务形式包括定向增资、并购、高收益债和集合债,股权众筹、专项资管计划等。

总之,场外金融生态圈的立足点,是通过创新激活其对创业创新企业的融资功能,逐步提升其作为中小微企业资产定价、融通和交易转让的高效平台,促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全和繁荣,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构建场外金融生态圈的几点政策建议

构建场外中小微金融生态圈,政府在市场规划和政策层面的上层推动尤为重要,也必不可少,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制定系统的区域性场外金融的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和协调,制订配套政策支持。构建区域性场外中小微金融生态圈,需要明确市场平台、参与主体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监管者、券商、权益登记托管制度、评估和增信制度、政策性的扶持与引导资金等;需要制定区域场外金融发展的工作计划方案,明确组织形式、构架、责任、资金安排、发展路径和实施方案等。

第二,激活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通过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设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跨区(县)小贷公司或区域合作银行,吸引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众筹公司、互联网金融等地方民营金融组织集聚。同时,推进商业银行与券商、保险等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融资、行业平台或互助平台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仓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方式,扩大贷款支持规模。

第三,探索建立地方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完善中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议地方政府牵头,整合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税务系统、社保系统、交通违章、各级法院涉诉信息、刑事犯罪记录、辖区银行系统等资源,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构建广东省的中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立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问题。

第四,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建议设立区域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基金,引导和参与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商业担保业务,广州市近期推出的政策性小贷保证保险试点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引导基金、种子基金等,与券商合作共同促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投资、并购基金等资本对中小微企业资产进行投资,搞活多层次股份和债券融资体系。另外,建议政府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质押和流转体系,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发展,帮助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许可费收益权证券化、专利保险等服务。

第五,完善工商税务等环节的协调配套工作。建议政府牵头协调,建立工商登记部门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股权登记对接机制,完善四板市场股权转让的股权托管和股权登记职能;另外,对于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股权增值部分的个税征缴环节,建议协调税务部门制定按其实际变现时再予征缴的政策。


上一篇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交易日8:30-21:00

 95575

分享到: